我的美国 PhD全奖申请之路

电子工程专业|2022年04月15日 11:20
由于大三暑假我专注于国内大学的科研项目,因此大四上学期在海外交换期间获取科研经历,就显得非常重要。大三下学期,我在孙老师指导下开始发邮件联系交换学校的教授,也算是申请前套磁的练习吧。

  孙老师点评:

  每年我们PhD申请人中,本科直博的数量超过半数以上。面临大量美本、国内硕士、海外硕士申请人的激烈竞争,国内本科直申博士的压力可想而知。特别是传统的工科领域,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有深度的科研经历是他们申请的短板。本文作者回顾了和至领留学团队近2年的合作过程中的很多细节,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准备也非常有针对性,看起来申请结果很好,但实际上整个申请过程并不轻松。对于志在申请博士的学生,可以仔细看一看。

  背景介绍

  C同学,国内985高校本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GPA 3.8/4.0,T 104,G323+3.5

  录取Offer

  UCLA Ph.D 全奖$59171

  TAMU Ph.D全奖$54840

  U. Toronto Ph.D全奖 免学费+$19,000

  ETH Mechanical & Process Engineering

  1、出国的想法

  刚进入大学时,我参与了不少科技类的比赛和讲座,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并且形成了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希望以后能够在大学任教并从事科研工作。大一大二的暑假,我参加了英国和俄罗斯的暑期学校,接触到许多人不同的奇思妙想,也了解到机械领域很多先进的技术理念来自于海外的大学和研究所。因此我决定本科毕业后出国留学,并把申请的目标定为PhD全奖项目。

  虽然我了解基本的申请流程,但考虑到申PhD的巨大工作量,同时希望有一个完善的规划,在听从父母及各方的建议后,我开始寻找能帮助我实现PhD目标的团队。但结果并不太满意,接触过的几家机构基本是建议我转专业申请CS、EE,或是泛泛地谈标化成绩、竞赛和科研,并建议我参加他们的托福和GRE课程以及背景提升项目。在我失望、要下决心DIY时,我妈妈给我推荐了至领留学的孙革洪老师。孙老师自身有机械工程专业的背景,对这门学科的各个方向都更加熟悉,第一次面谈就收获良多。他系统介绍了PhD申请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尤其在一些细节的问题上令我耳目一新,比如说强调科研的深度问题、怎样寻找匹配的教授、怎样建设自己的网站等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至此,孙老师和他的团队陪我走过了近两年的时光。

  2、标准化成绩

  从大一开始,我专注于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保证了我有一个比较满意的GPA,因此减少了很多这方面的烦恼。我大一到大三时,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上了托福和GRE的课程,但是感觉真正起到较大作用的还是自己平时的练习。比如,练习托福口语时按照一本口语书来背诵案例;托福和GRE写作多记住一些模板,在限定时间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模板写作等。这些可能不会对英语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足以通过托福和GRE的考试。

  大二秋季学期尝试考过一次100分的托福,但是由于时效有限,需要在大三重新考一次。第一次考托福使我熟悉了考试环境,也取得了信心。大三的秋季学期我参加了第二次托福考试,获得104分的成绩。大三的寒假到春季学期的这段时间,我突击备考GRE,主要时间用于背单词和做机经。3月份考试取得323+3.5的成绩。我的这两项标准化考试成绩虽然不太高,但是自认为对于PhD申请已经满意了,就没有再把时间多花在这上面

  3、国内科研经历试水

  从大一开始,我就参加了学院、社团和学校的各类科技竞赛,与同学们组队做了几个有趣的机器人,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在此过程中,我一边学习新的知识,一边完善各个项目。累并快乐着,也增强了我以后走科研这条道路的信心。这些比赛对我学习机械设计、单片机知识提供了很好的锻炼,也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项目偏向于工程实践,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但并不是前沿的科学研究。于是,我大二下学期开始注意浏览学校各个实验室的信息,准备大三加入一个实验室进行更深入的科研。

  很幸运的是,在大二下学期一门课上,我认识了本校一位做纳米材料的教授。这位老师很热情地邀请我去他的实验室参观,说有一个传感器的项目我可以加入,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从大二暑假开始加入了这个项目。这是一位博士生学长的项目,我主要负责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比如,传感器的制备和测试。这个项目一直持续到大三开学的10月份,通过这几个月的工作,我对实验室的仪器和研究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教授也非常鼓励我自己新开一个课题,把这些想法实现出来。通过几次讨论,我们把研究的方向定为柔性加热器。一开始的两个月非常不顺利,遇到了各种问题,我调整各种加工方法都无法解决。当我冷静下来重新阅读相关文献时,发现是自己的实验环境有问题。在重新配置实验环境后,加热器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验证完项目的可行性,时间已经来到了12月份。

  大三开学后,我申请到了大四上学期出国交换的机会,这也意味着我到申请截止之前,除去用于考GRE的寒假,只有大三下学期和一个暑假可以继续做完我这个项目。我曾很乐观地估计项目会在5月份完成,然后我可以用暑假的时间做一段暑研。然而,开展了一些具体的实验后,教授和我都希望继续把这个器件的各项测试做得更完整一些,还有论文的写作也是要花大量时间的,再加上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做科研课题,时间要比我估计的长很多。再三考虑之下,我征求了孙老师的意见,我们认为一段完整、深入的科研要比几次浅尝辄止的科研更有效,所以我在大三的暑假也继续留在了学校实验室。加热器的项目和论文在暑假已经基本完成,传感器的论文也在暑假发表出来。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撰写期刊的论文,文章反复斟酌修改所用的时间比我预计的要长很多。虽然这篇文章在申请之前没有发表,但是这个项目在我申请的时候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4、至关重要的海外科研经历

  由于大三暑假我专注于国内大学的科研项目,因此大四上学期在海外交换期间获取科研经历,就显得非常重要。大三下学期,我在孙老师指导下开始发邮件联系交换学校的教授,也算是申请前套磁的练习吧。几经周折,终于联系到一位教授愿意接收我在他的实验室做这门课的项目,这让我在申请截止前不足4个月的时间,有机会参与海外的科研,并为我的PhD申请增加筹码。

  交换的那个学期正好是最忙碌的一个学期。学校要求至少要上四门课程,我选了一门专业实践类的课程,内容是进实验室做一个课题的研究,而这边的一门课程强度比国内高很多,还需要自己花很多时间做饭,再加上申请,简直忙得天昏地暗了。幸好有我们孙老师、李老师和黄老师组成的团队,精准秩序地运转,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我把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在了这门课程上,前期根据自己在国内的研究经验,提出了一些想法,在此基础上与这边实验室的方向相结合,确定了柔性电子器件方向的研究。教授对待本科生也非常认真,让我参加组会并且每周抽出固定的时间与我讨论进展情况。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我已经确定了这个项目的大致方案并验证了可行性。这段时间,我的工作也得到了教授的认可,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做我的推荐人,并且欢迎我在他的实验室继续读博。最后一个月,我抓紧时间取得尽可能多的实验数据,在回国之前,这个项目已经比较完整了。这项研究在后续的申请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艰苦的教授套磁过程

  博士申请的重点在于找到方向合适的教授,这一工作从大三的暑假开始,孙老师帮忙整理了各个学校教授的名单,我浏览研究方向的相关信息,然后做出匹配度的判断。我们一共查询了15个学校的150多位教授。查教授这项工作是非常费时的,我认为如果有时间的话应该在大四上学期以前就尽早完成。在9月到11月之间,陆续向这些教授发邮件,表达自己的兴趣,询问实验室是否招人。只有不到10%的教授做出了比较积极的回复,其他的大部分是不回复的,很少部分是比较官方地欢迎你申请。虽然套磁的过程十分艰苦,但一旦获得机会,我们都不会放弃,在反复发邮件的过程中,孙老师总会根据之前的回复帮忙修正语言,力求精准表达。

  发过邮件之后,有个别的教授会直接邀请面试,这是非常好的机会。在面试之前,需要准备一个科研经历的PPT,面试时发给教授,或者教授会要求共享屏幕。孙老师对我进行了非常详细地指导和模拟面试。我根据孙老师整理的问题认真准备,结果第一次正式面试中,教授就问到了同样的问题,之前的充分准备使我比较流畅地完成了面试。在面试之后,还需要向教授再次发送邮件,一是表达感谢,二是补充在面试中回答不充分的问题。在提交了学校的网申之后,需要再次向教授发邮件。其他对我的申请感兴趣的教授一般会在我提交过网申以后再进行面试。每次面试我都会把教授提出的问题总结补充,再跟孙老师交流、商讨对策。这样到后面几次面试,教授的提问基本都是准备过的了。

  在整个申请季节,从去年10月到今年2月,我一共获得了6位教授的视频面试,我经历的所有面试都还比较顺利,没有遇到特别刁钻的难题,也没有教授直接考察数学、物理以及机械专业的知识,问题都是围绕着我的研究经历展开的。

  6、文书

  我们最早开始整理的是自己的CV和网站,因为联系教授时需要附上,所以大三下学期就准备好了草稿的版本,然后一直到申请前,不断向里面补充内容。因为CV全是文字描述,不够直观,申请时最好能让教授直接看到自己的研究内容,所以在孙老师的建议和帮助下,我们创建了一个科研经历的网页,上面有我曾经参与的项目的图片,进行直观的展示。

  10月份开始,其他的文书在孙老师的帮助下也形成了初稿,主要包括动机信和个人陈述,个别学校还要求就某些问题做出简短的陈述,例如:举例说明一个你参加过的科研项目等等。动机信中详细介绍了我参与的各个科研项目以及该学校中我希望去找哪位教授做研究;个人陈述中主要是一些个人经历怎样使我一步步地走上了机械方向的科研道路,以后的职业规划,以及上述的这些内容怎样契合学校的办学理念。经过我们反复修改,最终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把上述内容表达清楚了。

  7、总结

  经过了非常紧张忙碌的申请季,我取得了满意的申请结果, 共获得了美国的UCLA、 TAMU, 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以及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ETH的Offer。回顾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我认为至关重要。

  首先,团队的力量不可或缺。感谢我的父母、至领留学团队、教授、和周围同学们对我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很难想象自己怎样才能完成这么多繁重的任务。

  第二、踏实做科研的重要性。申请PhD需要较多的科研经历,有几段比较深入的研究会对申请大有益处。教授在面试中很容易地就能通过我的描述知道我在这些项目中做了什么,工作量有多大。所以,保证大学四年有足够的时间和热情花在科研上,是申请时必不可少的。

  第三、善于抓住机会。在准备进实验室之前,先广泛了解自己学校各个教授都是做什么的,自己喜不喜欢这个方向,如果有合适的教授愿意让你进入实验室甚至希望一个本科生独立承担一项研究课题,一定要抓住机会。

  另外,多参加学校组织的交流交换也是非常有益的经历。

  最后,祝大家好运,申请到自己的梦校!

我要咨询

您的姓名 所在地区
联系电话 QQ
意向国家 邮箱Email
咨询内容
 
留学专业大联盟